
2024年光伏至暗时刻已过,2025曙光已来
日期:2024-12-31 09:13:01 浏览次数:
去年5月,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公开表达自己对光伏行业产能供需错配的担忧,他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我国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这样略显悲观的论调在当时一派热火朝天的氛围中似乎显得不合时宜。有业内人士反驳李振国,部分企业继续大举扩张产能,是因为客户的需要。在2023年供需失衡初现端倪之时,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并未停下融资扩产的脚步。
2023年,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在内的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价格都出现大幅下跌。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今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披露的数据,2024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均超25%。众多光伏企业在今年深陷亏损泥潭。
12月18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李振国表示,虽然自己此前就预料到行业的供需失衡,但今年光伏产业情况之惨烈仍令他始料未及。“价格出现崩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他说。
与此前光伏产业经历的两次供需错配危机不同——此前在国内外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光伏行业需求被迅速收紧,导致供应相对溢出。而此次供应问题的背景是,行业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供应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在去年5月感叹,光伏行业用18年建成了约380GW(吉瓦)的产能,而最近18个月就新建设了超过380GW的产能。
光伏产业供应快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是,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之下,光伏作为少有的、有确定性的长期赛道,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包括资本市场、地方政府都愿意为之提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玩家积极扩产、新玩家快速入局。
“‘大干快上’是造成如今局面的主要原因。一个是资本市场非理性的支持,另外光伏本身作为朝阳行业,各地政府也积极支持。多种因素推动了光伏产业产能的急剧扩张。”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行业危急时刻,产业链上下游开始采取前所未有的协同自救行动。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关于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闭门会议,商讨关于反“内卷式”竞争、反低于成本倾销等内容的行业自律公约。12月,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多家光伏企业签订自愿控产的自律公约。
李振国认为,现在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低价竞争只会令行业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所以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但行业自律的效果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在光伏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转向的浪潮中,市场将TOPCon技术路线作为扩产N型电池的主流,而隆基绿能是极少数力推BC(背接触)路线的龙头。2023年9月,隆基绿能宣布将BC电池作为公司主要技术路线,认为未来5-6年BC电池将会是晶硅电池的主流,当年隆基绿能推出第一代HPBC产品。
但有关BC与TOPCon的技术路线之争也未曾停止。相比其它技术路线,BC电池转换效率更高、更美观,但生产成本也较高。隆基绿能在今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未来两年内,BC和TOPCon组件成本有望处在相近水平。根据目前隆基的成本水平,BC产品的毛利能做到比一般TOPCon产品高10%。
隆基绿能的技术迭代正在加快,其在半年报中预计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切换为BC产能。
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隆基绿能的BC产品在2025年产能开始爬坡,按照规划2025年年底HPBC 2.0会形成约50GW的产能。“BC产品真正发挥作用会在2026年,越往后展现的效果会越强。”